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控制会剪掉孩子飞翔的翅膀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1-03 20:56:39


孩子的成长是大家十分重视的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必须要认真的去对待。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呢?怎样才能不让孩子脱离我们的思想呢?下面是学大教育的专家们为大家带来的控制会剪掉孩子飞翔的翅膀的有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阅读下。

曾看过一幅漫画:偌大的教室里坐着一排孩子,整整齐齐,端端正正,起初每个孩子都长着一双跃跃欲飞的翅膀,可随着教育的进程,老师手中那把锋锐无比的剪刀,一双双翅膀应声落地,他们神情呆滞,木讷无比,有两个孩子似乎安然无恙,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我都清楚,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和其他孩子一样,在老师的带领下,迈着整齐、单调的步伐,朝着既定好的教育之路心无旁骛地前行。

尽管这不是教育的过错,但肯定是现行教育已经严重背离了教育最初的要义,犹如南辕北辙,渐行渐行。“教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传道,如何授业,如何解惑,相信大家不会忘记古代先哲孔子的教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因此,北京大学钱理群老师说:“作为一个教师,他和学生是一种互为启蒙的关系,而不是单向的。你传播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或知识,不是把你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你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内在的创造性,启发他们做思想和知识的主人,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

遗憾的是,我们不少课堂仍在单向传播,始终把孩子当成口朝上底朝下的锥形瓶,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一个劲地往下灌。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是考试要点,必须掌握。于是乎,考纲、考试成绩成了唯一的依据。教什么,考什么,按理说没有错,但某学校做出硬性规定,期末调研百分之七十,乃至百分之百都是平时学案上的原题,就值得商榷。如此做的目的不难揣度,希望老师重视平时作业评讲质量,希望学生真正弄懂学案上内容,但好的愿望未必带来好的结果,原因很简单,一些题目稍稍改动,哪怕是一些数字的变动,序号的调整,题型的更改,一些孩子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单元检测中,一些老师总喜欢提前告知范围,甚至把出好的试卷原封不动地发给所有科任老师。不少老师欣喜如狂,赶紧参照检测上的内容有意无意地复习,结果班上歌舞升平,人人叫好,相反,我看都不看,我只会按照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我知道,升学考试不会考到平时学案上的原题,即便有,也是屈指可数。尽管知识的呈现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肯定会变换一个说法,一种形式。倘使学生不能融会贯通,不能揣度命题者的真正意图,终究遇到即便是“换汤不换药”的题目也会束手无策。就拿现代文阅读来说,看上去很难找到统一的答案,但如王开东老师所言:“看清命题者的意图,猜想答案的几种可能,然后,结合语境,认真排除,最终就一定能找到正确的选择!”

听过一节语文课,某老师给出一个问题:作者描写这样恶劣的环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孩子正准备思考,该老师就连忙更换投影片,切入景物描写的作用,呼啦一下,出来六大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突出文章主题,抒发情感。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的试卷相关试题,有的孩子总是密密麻麻写上一大片,不管符不符合题目要求,有没有扣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在他们眼里,只有一句话,答题要规范,要全面,这是老师再三强调的,不能有半点马虎。榫与榫能不能对接不在自己的书中交代,条条框框必须塞满所有的答题区域,这是不二法门。

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王荣生老师曾给出一段非常精辟的论断: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对“教什么”的回答。“教什么”,就一堂具体的课来说,可分出三个层面,相应地转化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教师在这堂课想教什么?第二,教师在课堂里实际在教什么,教了什么?第三,在这堂课里学生实际在学什么,学了什么?要全面地探讨这三问题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需要更阔大的背景,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建议语文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关联:第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

就拿英国漫画家、作家比尔博姆的《送行》来说,我着重引导孩子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谁送谁?第二,这两种送行,在送别目的、送行场面、送行效果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第三,你如何理解“我承认,他索取的学费相当贵,但是我并不吝啬这笔投资”?第一个问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只要孩子认真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我们送行起身前往美国的朋友,勒罗送行来英国旅行但不相认识的美国小姐。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延续,从我们送朋友的局促不安、说多余的话、强作笑颜到勒罗最好的忠告、感人的表情、热切地说着,主旨显而易见:表达了作者对真情的渴望,对冷漠、虚假社会现实的嘲讽与批判。当然这也就是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作者行文的真正目的。

相信大家都看过老鹰哺育小鹰的故事:只要小鹰到了放飞的时候,母鹰就会把它从高岩上推下去,让它自由自在地飞向蓝天,在这中间,它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煽动翅膀;最初也许是出自本能,但后来就变成飞翔的超绝能力。如果老鹰不这样做,而是把所有小鹰搁在一个模式里,手把手地教,结果不言而喻。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问题。”无疑,我们必须牢记。

以上就是控制会剪掉孩子飞翔的翅膀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来认真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